精细动作主要是指手的动作,也称为小肌肉动作,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,在感知觉、注意力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。这种能力的本质,就是手-眼-脑的协调能力。它对个体适应生存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对处于发展早期的孩子而言,他们面临多种发展任务(如写字、画画和够取物体等),精细动作能力既是这些活动的重要基础,也是评价孩子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。
发展宝宝精细动作的意义
人的手是认识客观世界、与外界交往的一种重要器官,人手能够完成20多种复杂动作,如抓、握、伸、屈、托、扭、拧、撕、推、抓、刮、拔、叩、压、挖、弹、鼓掌、夹、穿、抹、拍、摇、绕、旋转等,是目前任何一只机器手所不能比拟的。
俗话说:“十指连心”、“心灵手巧”。手不仅是动作器官,而且是智慧的体现。精细动作的发展能促进宝宝身体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等各部感官的发展,也使各领域活动内容得到了拓展,对语言、想象、思维等发展也有极大的助益。
精细动作训练需要手部动作和眼睛互相配合,是一个在大脑参与协调判断下的手、眼协调的完整的过程。精细动作的发育水平,表现了宝宝手的操作能力的高低,而手的操作能力高低又决定了宝宝未来学习某种技能的快慢。良好的操作能力是一种基本的素质,是学习任何一种特殊技能的前提条件。
宝宝精细动作发育不良的原因
宝宝精细动作的发育状况与孕周、母亲文化程度、主要抚养人、主要抚养人对早期教育知识的态度、是否经常进行精细动作游戏训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因此,正常情况下,父母应当创造条件,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,让孩子充分地去抓、握、拍、打、敲、捏、拧、挖……使孩子心灵手巧,不要因担心宝宝抓脸,便给他戴上手套,或捆起来不让动,限制宝宝手的自由。
精细动作发育不良对孩子成长的影响
俗话说“心灵手巧”。这就说明手与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。大脑的发育使手的动作得到发展。反之,灵巧的手也能加速大脑神经网络的建立,刺激大脑快速发展。
如果宝宝的精细动作不良,说明手的工作能力不好,这直接反映宝宝的大脑的发育水平是否存在一定的问题,需要关注。宝宝精细动作不良,也会影响到宝宝的自信,进而,影响他的心理成长。